
當前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活躍,為數字農業發展提供了市場機遇,國內數字農業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快,2021年中央1號文件和“十四五”規劃都對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了重要部署,大力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本文將由北京研精畢智對我國數字農業的市場現狀進行分析。
一、國內數字農業市場應用現狀分析
1、農業數據信息資源建設
目前我國針對土地資源、水資源和氣候資源建立了不同的信息資源數據庫,基于田間采樣、GPS采樣、多平臺遙感等技術手段,還有中國農林文獻數據庫、農牧漁業科技成果數據庫、中國畜牧業綜合數據庫等農業數據庫。
2、數字農業應用情況
在無線傳感、3S、云平臺和大數據的基礎之上,我國數字農業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比如北京的小湯山技術示范園區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農作物長勢,黃淮海和京津冀地區進行了小麥遙感估產和作物災害損失評估,蘭溪市利用數字農業技術對大棚內的水分、溫度和作物長勢等情況進行實時數據的監控。
二、我國數字農業產業化總體滯后,開發利用不足
目前我國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建設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并且關鍵技術研發落后,農業專用傳感器研發不足,在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研究總體滯后,數字經濟在農業中的市場占比低于工業,開發利用不足。
三、目前農業生產還未實現專業化、規模化,市場空間大
中國雖然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總體的農業規模廣闊,但是目前農業生產還未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核心技術水平不過硬,在這種發展現狀之下,釋放數字技術將會促進農村經濟,與此同時,農業數字經濟與制造和服務行業相比還是一片洼地,發展前景向好。
四、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1.26萬億元,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大數據應用下行和政策支持,我國將會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對農業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在農業遙感、物聯網等方面加強應用,并達到提高農業生產全過程精準化的目標,根據統計,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將會達到1.26萬億元,將占據我國農業增加值的15%,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五、政策驅動我國數字農業快速發展
在2021年中央出臺了1號文件,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其次《“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明確表示,到2025年,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當前及“十四五”時期是推進中國農業農村數字化的重要機遇期,要注意加快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推廣與應用,大力發展數字化生產力,為我國數字農業建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總的來說,我國目前處于數字農業的起步階段,市場存在較大的空間,十四五時期是數字農業發展的重要時期,推動農業數字化,將是我國近幾十年農業的發展重點。
研精畢智市場調研網隸屬于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研精畢智英文簡稱“XYZResearch),是國內領先的行業研究及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通過有效分析復雜數據和各類渠道信息,助力客戶深入了解所關注的細分市場,包括市場空間、競爭格局、市場進入策略、用戶結構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標企業組織架構,市場策略、銷售結構、戰略規劃等,幫助企業做出更有價值的商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