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自動識別技術(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AIDC)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并提供給后臺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后續處理的一種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是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互聯的重要手段,通過自動獲取物品中的編碼數據或特征信息,并把這些數據送入信息處理系統,實現了萬物的互聯與信息的傳遞。隨著物聯網領域的不斷擴大和發展,條碼識別、射頻識別、NFC識別、生物特征識別、磁卡識別等自動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物聯網中,并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常見的自動識別技術有條碼識別技術、磁條(卡)技術、IC卡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等。
圖1自動識別技術分類圖譜
資料來源:北京研精畢智分析整理
自動識別技術市場發展前景
自動識別技術發展目前已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目前已形成了一個包括條碼識別、無線射頻識別、圖像識別、生物特征識別、磁識別等集計算機、光、機電、通訊技術等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自動識別技術得到了非常大的改進,并成功應用于各行各業,如制造業供應鏈管理、金融支付安全、智能生物檢測、視頻監控等。支持自動識別技術的硬件和軟件工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硬件工具的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可以滿足更高的處理速度要求。當前,許多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投入大量資金,在諸如機器學習技術、深度學習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等方面進行投資,以推進此技術的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全球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行業市場發展日趨成熟,豐富的下游應用場景及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訴求驅動著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行業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全球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行業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65.05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07.0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3.25%,2021年全球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行業終端設備制造、行業解決方案及應用軟件開發的市場規模分別為85.60億美元、12.84億美元及8.56億美元,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2.83%、15.22%、14.71%。預計到2026年,全球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96.83億美元。
目前,中國的自動識別技術發展很快,相關技術的產品正向多功能、遠距離、小型化、軟硬件并舉、信息傳遞快速、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等多維度方向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型技術裝備。其應用也正在向縱深方向發展,面向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深層集成應用是未來應用發展的趨勢。隨著人們對自動識別技術認識的加深,其應用領域的日益擴大、應用層次的提高以及中國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為中國自動識別技術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機。
自動識別技術發展趨勢
各行業的信息化應用,自動識別技術將形成互補的局面,并將更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
國家政策支持促進自動識別產業有序發展
近幾年來,國務院及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十四五規劃”等政策,強調了物聯網產業的戰略性地位,是政府扶持的重點,也是建設數字中國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做出了加快建設“智造強國、質量強國、數字中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物聯網技術助力制造業快速實現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由“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邁進。
物聯網、人工智能(AI)、5G促進自動識別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物聯網、人工智能、5G 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大提升了自動識別及數據采集設備行業的技術水平,如物聯網技術中的標識技術滿足序列化、可追溯性等;人工智能技術促進更高效、更精確的識別效果;5G 技術有效提高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設備的通信能力。未來,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在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設備行業的應用將變得愈加廣泛,能進一步高效的采集、整合、管理數據資源,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將促進自動識別技術更加廣泛的應用。
自動識別技術海外市場潛力巨大
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國家提出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加快貿易數字化發展,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繼續加強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打造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務實推進數字經濟交流合作,推動“數字絲綢之路”走深走實,拓展“絲路電商”全球布局。鼓勵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高質量開展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領域合作,為我們勾畫了發展藍圖。
目前,自動識別及數據采集設備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有較高的滲透率,但在印度、馬來西亞、印尼、巴西、泰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普及程度還較低,自動識別及數據采集行業在海外市場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健全完善自動識別標準體系成為未來規范行業發展的重點
近幾十年來,新的自動識別技術標準不斷涌現,標準體系日趨完善。其應用最廣泛、最成功的當屬國際物品編碼組織(GS1)制定的覆蓋全供應鏈的編碼與標識標準、各種形式的載體技術標準和全流程數據共享標準,相關標準幫助條碼技術在零售、物流、產品追溯、供應鏈、電子商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綠色環保激發自動識別產業新增亮點
自動識別技術可以為企業完善產業鏈、充分實現信息共享、控制運輸成本等提供技術支持和數字化服務,幫助更多的傳統工廠、企業順利過渡到現代化、智能化生產模式。關注全過程的優化,推進全面端到端的數字化服務,節約資源、提高產品社會利用率,實現綠色環保。。
《中國自動識別技術行業發展2022》力求采用及時性、前瞻性、權威性的數據,集資料性、學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發揮專業術語查尋、技術產品市場調查、技術應用了解等服務功能,同時展示我國在自動識別技術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果,為自動識別技術行業的發展以及自動識別技術內容大眾普及提供思路。
《中國自動識別技術行業發展2022》按照內容類別分為綜述篇、標準化篇、技術篇以及案例篇等四部分,對自動識別技術的發展概況、標準化建設、細分領域技術介紹、終端產品市場概況等內容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指出了自動識別技術的重要性及我國自動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