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能源(發電設備及組件制造/能源供應/應用行業)
1、我國最長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投運 項目年封存能力達百萬噸級
7月11日消息,全長109公里——我國首條百萬噸輸送規模、百公里輸送距離、百公斤輸送壓力的高壓常溫密相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工程——“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正式投運,對推動我國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是我國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項目覆蓋石油地質儲量2500余萬噸,部署70余口注入井,預計15年累計注入1000余萬噸,增油近300萬噸,采收率提高12%以上。項目年封存能力達百萬噸級,相當于植樹近900萬棵、近6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2、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最大組塊在青島裝船
7月10日,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項目中心平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成功裝船,即將奔赴渤海西部海域,進入海上安裝和聯調階段,標志著渤海灣首個千億方大氣田建設取得關鍵進展,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此次裝船的中心處理平臺高32米,長65米,寬56米,投影面積近9個標準籃球場大小;配備一座可以容納120人同時工作的生活樓,是一座集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8腿多功能綜合海洋油氣平臺;總重量達12000余噸,相當于1萬輛家用小汽車的重量,為一期項目最大組塊。
3、國家能源集團單日發電量創歷史新高
7月10日,國家能源集團單日完成發電量40.9億千瓦時,刷新歷史最高紀錄,較前一日增長2.1億千瓦時,超歷史峰值0.4億千瓦時。進入迎峰度夏,受連續高溫天氣影響,全國多地用電負荷持續攀升,華南、華東等省區最高負荷屢創新高,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形勢嚴峻,7月份以來,寧夏、江蘇、浙江等5家子分公司日發電量已連續多日突破2億千瓦時,16家子分公司日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有力保障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用電需求,有效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充分發揮了能源保供“頂梁柱”作用。
二、政策梳理
1、北京力爭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15%以上
【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2023—2025年)》】6月28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力爭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以上,到2030年比重提升到25%左右。其中,到2025年,外調綠色電力規模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21%左右。《方案》以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城市融合發展為主線,加快可再生能源成為城市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加快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動重點區域可再生能源高質量應用、推動重點行業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等共27項重要任務。《方案》針對各重點區域發展定位及可再生能源資源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系統謀劃,提出實施中心城區可再生能源精細化發展、建設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推動平原新城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加快生態涵養區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發展、打造可再生能源特色應用示范區等發展策略。堅持可再生能源優先、智慧融合應用,率先推進重點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新建重點區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原則上不低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