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石油(原料/加工制造/應用領域)
1、120噸級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完成試車
1月5日,在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65所,完成一次120噸級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試車,此次試車持續50秒。經過數據判讀,發動機性能滿足要求,將交付執行今年發射任務的長征七號改火箭,保障今年中國航天的高密度發射。此外,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抱龍峪試驗區 2023 年將完成 80 余臺 120 噸液氧煤油發動機,以及 30 余臺 18 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工藝檢定試車。920 試車臺任務同比增長將達到 40%。在 2023 年下半年,抱龍峪試驗區還要逐步探索 3 天縮短至 2 天/ 臺試車的工藝流程,進一步提升適應批量生產的試驗能力。
2、金陵石化江蘇油田等共建的CCUS示范項目建成投產
1月10日,金陵石化與江蘇油田、南京煉油廠三方共建的一期10萬噸/年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順利投產,投用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萬噸。據悉,該項目于去年7月20日開工建設,是金陵石化積極踐行“雙碳”戰略的重點項目之一。在捕集環節,該項目采用了低速可靠、高效低耗型的壓縮機和環保型制冷機組,生產過程全部為DCS自動控制;在驅油和封存環節,積極推進二氧化碳驅油和封存技術研究與應用,實現全流程綠色低碳。
3、福建石油首套“水面溢油監測報警系統”投入使用
日前,福建石油首套“水面溢油監測報警系統”在漳州銅陵油庫投入使用,該系統可有效提升臨港水域油庫防控溢油污染應急反應能力,標志著臨港水域污染監控能力進入全天候、數字化監測。據悉,此次引進的“水面溢油監測報警系統”不受氣候和水面漂浮物干擾,適用于各種惡劣天氣環境,可探測多類型溢油污染物。油庫周邊水域出現溢油險情,探測器會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幫助油庫作業值班人員快速反應、及時處置,對縮短溢油應急反應時間、降低事故風險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為保護港口水域環境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二、政策梳理
1、兩部委發文:支持回收油品資源化定向利用
【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推進原油成品油碼頭和油船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的通知》】1月4日,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推進原油成品油碼頭和油船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勵試點,積極支持回收油品資源化定向利用。各省(區、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積極支持,在環境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推進回收油品作為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等行業替代原料,對于其中屬于危險廢物的,可根據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確定的方案,實行“點對點”定向利用許可證豁免管理,在利用環節回收油品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降低企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