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氫能(制氫/儲氫、運氫和加氫/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源車)
1、8MW 級堿性制氫機組試驗檢測平臺開工
11 月 15 日,大型堿性電解水制氫機組穩暫態特性試驗檢測平臺(8MW 級)開工儀式在京隆重舉行,并召開交流研討會。據了解,該測試平臺由清華大學電機系、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北京電力設備總廠有限公司聯合共建,設計測試能力 500~1500Nm3/h,測試對象覆蓋目前主流的堿性電解水制氫電解槽和整流器。該平臺基于化工安全理念構建了多級安全防護系統,采用了創新的工藝流程和全方位的檢測監控系統,能評價不同電解水制氫系統的穩暫態特性,并在線獲取整流器、電解槽、氣液分離等核心部件的技術指標,為大型并網或離網制氫示范工程提供設備選型、型式試驗及運行驗證工作;為電解水制氫系統的質量評價和標準制修訂工作提供實際數據支撐。
2、世界首艘液氫動力船應用巴拉德燃料電池
近日有消息稱,巴拉德燃料電池已成功應用在Norled(挪威渡船公司) MF Hydra的液氫動輪渡上,并將于下個月進行首次海試。該渡輪是世界首艘利用液氫為燃料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渡輪。這是海上作業引入氫能動力的重要里程碑。該渡輪是世界首艘利用液氫為燃料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渡輪。這是海上作業引入氫能動力的重要里程碑。
3、上海石化碳纖維成功應用于氫動力電車
近日,上海臨港全新一代中運量2號線(T2線)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全線試運營,上海石化碳纖維成功應用于車頭罩。作為新一代低碳環保、智慧交通的代表,該電車應用多項新技術,充滿未來設計感的造型、智能環保的氫能供電方式、虛擬數字軌道等具有極強示范效應。該電車司機室外罩采用了上海石化生產的碳纖維,該材料具有強度高、重量輕等特點,可減少車頭罩重量,降低運行過程中的能耗,有助于提升續航里程、舒適性和隔音降噪效果。隨著48K大絲束裝置建成投產,協同創新作用進一步發揮,上海石化將為臨港T2線氫動力電車正式運營提供更多技術服務保障,并持續拓展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列車等車型部件領域,助力實現綠色交通轉型。
二、政策梳理
1、安徽省加速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聯合印發 《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11月14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聯合印發 《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規劃》制定了氫能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提出在省內率先形成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示范城市群;同時帶動、促進兩翼地區氫能產業協同發展。其中,省內示范城市群城市包括合肥市、六安市、蕪湖市、淮北市、銅陵市、馬鞍山市、阜陽市和滁州市,兩翼分為北翼和南翼,北翼包括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聚焦氫能供應,為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提供穩定、低成本氫源;南翼包括黃山市、池州市、安慶市、宣城市,聚焦旅游場景推動燃料電池示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