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養老(保健品藥品/康復護理器械/地產殯葬)
1、上海康養亮相第五屆進博會
11月5日,第五屆進博會成功舉辦,光明食品旗下的上海康養首次參展。本次上海康養共展出了11個具有代表性的養老服務場景,展示了集團五大業務板塊,包括護理醫院、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等;以及6個具有康養特色的養老服務場景,如屋頂療愈花園、老年膳食營養和智慧養老等。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成為重要發展方向。上海康養圍繞上海普通家庭的養老需求進行布局,聚焦普惠型、多元化的養老服務主業,整合行業資源,在快速立足行業的同時,引領著上海養老產業的發展。未來,上海康養將在上海市區改建或經營有基礎性、功能性、服務性的養老基地,以基地為中心進行輻射,各板塊聯動可降低人力和運營成本,以及共享醫療等資源,形成規模效應。結合康養產業的業態、生態圈、產業鏈和價值鏈,將深耕護理醫院,創新居家養老,探索“機構、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聯動域外康養。
2、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老齡化機遇共享分論壇”成功舉辦
11月5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和聯合國人口基金共同主辦的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老齡化機遇共享”分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現場來自政企學研界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際經驗、發展銀發經濟的有效路徑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的契合點,為全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共享銀發經濟發展機遇貢獻“虹橋智慧”。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中國始終在國家發展全局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統籌應對人口老齡化,正在努力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同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未來,中國將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增添新動力,也將為世界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3、積極應對老齡化,首屆中國老年病防控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行展
11月12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老年病防控專委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智慧醫養專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老年病防控與健康大會暨2022年全國老年病預防與控制學術年會”在京舉行(線上)。本次大會主題為“主動健康與健康老齡化”,100多位學者針對開展老年病預防與控制研究緊張進行了學術交流。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王建業指出了我國老年人群長壽但不健康的現狀,指出了老年工兵的患病現狀、危害以及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應以患者為中心,綜合考慮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建議。在未來,做好老年病預防將融入到黨的日常工作中,積極應對老齡化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方向。
二、政策梳理
1、天津: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建管扶用”23條措施》
【天津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委 、市醫保局、市政務服務辦、市稅務局、市消防救援總隊聯合印發《關于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管扶用”23條措施》】11月1日,天津市民政局等11部門印發《關于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建管扶用”23條措施》。《措施》中指出給予運營補貼支持。經備案并建設評估合格的區域型嵌入式機構,自評估合格后下月起享受照料中心社會化運營補貼,“入托”床位比照現行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標準享受床位運營補貼。其中,社會化運營補貼采取“分檔補貼”方式,以區為單位總體平衡,評估為“優秀”等級的占區評估合格總數的30%,補貼為12萬元;評估為“良好”等級的占區評估合格總數的40%,補貼為9萬元;評估為“一般”等級的占區評估合格總數的30%,補貼為6萬元;評估為“不合格”等級的,不予補貼。三年(36個月)后,社會化運營補貼和床位運營補貼擇一享受。養老機構(照料中心)轉型的嵌入式機構不重復享受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