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然氣(產氣/倉儲運輸/分銷應用)
1、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
9月28日,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工程起自中吉邊境新疆烏恰縣伊爾克什坦,經輪南、吐魯番至寧夏中衛,管道全長約334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增強管網系統供氣可靠性和靈活性,提高能源輸送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促進東西部地區能源結構優化,助力管道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長張偉說,工程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屆時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將達到千億立方米,將進一步完善我國西北能源戰略通道,提升我國天然氣管網系統的管輸能力,增強系統供氣可靠性和靈活性,提高能源輸送的抗風險能力。
2、中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在江蘇鹽城投產
9月26日,經過16天、6000海里的航行,來自卡塔爾的“阿爾卡莎米亞”號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抵達江蘇鹽城。我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開始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氣,標志著該項目實現投產。據悉,在5艘拖輪的牽引下,容量21萬立方米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阿爾卡莎米亞”號緩緩靠近碼頭,5根高達36米的卸料臂調好角度,精準對接,船上的液化天然氣由此輸送到“綠能港”3號儲罐中儲存。據了解,該儲罐是國內首個正式投用的22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21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氣化后達1.3億立方米,可供650萬戶家庭1個月的生活使用。
3、“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
9月27日,俄羅斯“北溪-1”項目運營方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發布聲明稱,“北溪-1”和“北溪-2”海底輸氣管道的三條管線一天內同時發生損壞,目前尚無法評估維修時間。據了解,北溪1號管道于2011年建成投產,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向德國,向整個歐洲供應天然氣。9月初,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表示,由于發現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號將停止供氣,直至故障排除。另一條輸氣管道北溪2號于去年底建成,與北溪1號管道基本平行,但尚未投入使用。雖然泄露原因尚未明確,但受管道損毀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再度上漲,荷蘭TTF天然氣價格漲至191歐元,漲幅接近10%。
二、政策梳理
1、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 】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從規劃布局、運營模式、體制機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措施。一是優化儲氣設施規劃建設布局,引導峰谷差大、需求增長快的地區適當提高建設目標,建立完善統一規范的設計、建設、驗收、運行、退役等行業標準體系。二是建立健全儲氣設施運營模式,推行獨立運營,完善價格機制等投資回報渠道。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優化市場運行環境。四是加大土地、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激勵企業加速補足儲氣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促進儲氣能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