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逐漸地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主流方向,在光伏發電產業鏈中包括硅料、晶體硅以及硅片的加工制造,還有電池片和組件及逆變器、蓄電池等,涉及的范圍很廣,基于此北京研精畢智將會對光伏發電產業鏈框架和驅動因素進行分析。
一、光伏發電產業鏈框架
上游原材料主要有硅料、晶體硅以及硅片的加工制造,中游包括電池片和組件等,下游有逆變器、匯流箱和蓄電池等。
硅料的產能釋放周期長,其產品形態包括棒狀硅和顆粒硅,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約為39.2萬噸,同比增長約14.7%,目前我國多晶硅行業布局已經基本完成,國內企業以通威股份、保利協鑫和新特能源排名前列。
硅片主要包括單晶和多晶,在2020年我國硅片產量為161.3GW,同比增長約19.7%,硅片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高,國內以隆基股份和中環能源形成雙寡頭的壟斷格局。
電池片轉換效率是整個光伏發電行業成本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2020年中國電池片產量約134.8GW,同比增長約22.1%,在2021年隆基股份N型TOPCon電池、硅基異質結電池取得了技術突破,中國的電池片技術逐步發展。
在光伏發電產業中的組件領域中,由龍頭企業占據多數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處于持續提高的態勢,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組件產量為124.6GW,同比增長約26.4%。
目前國內逆變器企業的競爭優勢比較明顯,2020年我國光伏逆變器的企業出貨量在全球占比約為59%,其中華為和陽關電源的總出貨金額達到100GW,在全球位列第二。
二、全球光伏發電行業驅動因素
1、市場供需缺口
光伏發電屬于強周期性行業,行業周期由市場需求和供給的波動所決定,當市場需求增加,行業就會進行擴產,相反市場需求減少,行業就會相應地減產。
2、全球能源結構調整
由于近些年來全球逐漸重視能源結構,推動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與常規能源的低碳化將是未來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并且全球光伏發電總量將會持續提高,2050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總量有望達到8519GW,為光伏發電行業成長提供了機會。
3、我國政策推動
中國提出了爭取在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顯示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碳排放降低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是光伏發電行業的發展契機。
4、電價上漲,提高了光伏發電價格接受度
目前全球用電需求在低負荷時期,電價主要受到光伏和核能發電成本的影響,在長期來看,隨著全球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市場供需格局分化將會導致天然氣價格上調,這也從側面提高了對光伏發電價格的接受度。
目前我國在光伏發電產業鏈各環節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并且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受到市場供需、全球能源結構調整、政策推動和電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之下,也為全球光伏發電行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就此進入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