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競爭對手調查?
競爭對手是所有與本企業爭奪同一目標用戶群的企業可視為競爭對手,但事實上只有那些有能力與本企業相抗衡的才是我們真正的競爭對手。
那競爭對手調查其實就是對競爭者的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作用、影響進行剖析以此來發現其優劣,決定本企業如何針對實際揚長避短、發揚優勢,爭取競爭主動權的調查報告。
二、競爭對手調查的目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商場如戰場,若想在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競爭情報顯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競爭對手調查目的是幫助企業識別現有競爭對手,發現潛在競爭對手,深入了解競爭對手的競爭實力,掌握競爭對手的動向,為客戶制訂有效的競爭戰略和策略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和參考依據。
三、競爭對手調查的主要內容:
包括目標企業的注冊狀況及企業概況、產品結構、生產狀況、營銷戰略、價格及銷售渠道、人力資源、財務狀況、原材料采購價格及成本狀況等。
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不僅可以針對目標企業實施全方位的年度綜合調查,而且還可以針對目標企業實施月度/季度監測。
對目標企業主要調查的內容分為以下四種:
(1)競爭對手企業概況:
基本情況:注冊情況、企業背景、股東情況、內部組織架構、協調方式;人力資源(數量、結構、規模及構成);
子公司或相關聯公司情況;
固定資產和投資總額;
機械和設備狀況;
庫存情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產品名稱;
是否有自己的專利產品;
質量監控體系;
短期和中/長遠期發展戰略目標、重要策略導向以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解決思路。
(2)競爭對手企業產品及生產狀況:
產品范圍、產品結構、產品的主要用途、產品的輔助用途、產品的優缺點、產品的質量認證、產品的價格、主要產品的產量(月/年)、產品近三年來的變化(改進)狀況;
生產線及生產能力、技術引進及采用新技術情況、新產品研發情況、主要原材料供應商情況、主要原材料價格變動承受能力情況、產品包裝、產品運輸(物流)。
(3)競爭對手企業財務狀況對比分析:
調查競爭對手企業的基本財務制度、公司財務部門組織構架、財務部門在公司中的地位、財務部門主要負責人介紹、財務部門人力資源介紹、公司成本核算制度、公司貨款結算制度、公司近年來的資產增長情況,營業收入及利潤增長情況、目標企業的資金周轉運營情況、企業資產負債情況;企業的成本費用分析,主要包括了銷售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4)競爭對手企業市場營銷:
銷售組織、人力資源情況;
主要銷售區域及在該區域的市場表現;
產品銷售情況、銷售渠道及價格分析;
主要經銷商(代理商)、營銷策略、促銷策略;
產品廣告策略、投放情況、產品的售后服務狀況。
四、競爭對手情報來源:
對競爭對手的信息進行例行的、細致的、公開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
情報的主要來源包括以下幾部分:
年度報告、競爭產品的文獻資料。
內部報紙和雜志。這些通常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它們記載了許多詳細信息,如:重大任命,員工背景,業務單位描述,理念和宗旨的陳述,新產品和服務以及重大戰略行動等。
競爭對手的歷史。
這對了解競爭對手文化、現有戰略地位的基本原理以及內部系統和政策的詳細信息是有用的。
廣告。
以此可以了解主題、媒體選擇、花費水平和特定戰略的時間安排。
行業出版物。
這對了解財務和戰略公告、產品數據等諸如此類的信息是有用的。
公司高管的論文和演講。
這對于獲得內部程序細節、組織的高級管理理念和戰略意圖是有用的。
銷售人員的報告。
雖然這些經常帶有偏見性,但地區經理的信息報告提供了有關競爭對手、消費者、價格、產品、服務、質量、配送等此類的第一手資料。
顧客。
來自顧客的報告可向內部積極索要獲得,也可從外部市場調研專家處獲得。
供應商。
來自供應商的報告對于評價諸如競爭對手投資計劃、行動水平和效率等是非常有用的。
專家意見。
許多公司通過外部咨詢來評價和改變它們的戰略。對這些外部專家的了解是有用的,因為他們在解決問題時通常采用一種特定的模式。
證券經紀人報告。
這些通常能從競爭對手簡報中獲得有用的操作性的細節。同樣,行業研究也可能提供有關某一競爭對手在特定國家或地區的有用信息。
雇傭的高級顧問。
可以雇傭從競爭對手那里退休的管理人員作為自己的咨詢人員,有關他們以前雇主的信息可以在要求他們在特定工作領域提供幫助時起到有效的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