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食品(原材料供應/食品加工/下游消費)
1、伊利連續3年全球乳業五強!有望沖刺世界第一
8月17日,荷蘭合作銀行公布“2022年全球乳業20強”,中國乳企位居前列,其中伊利連續第三年“位居全球乳業五強”。據相關數據表示,7月底,伊利以超過千億的品牌價值位居乳業最有價值品牌第一位。從此次全球乳業20強榜單看,最低門檻為50億美元;而進入前5強這一營收門檻則飆升至182億美元,這也意味著每一步向上都需要企業在營收上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對于伊利來說,則是胸有成竹。
2、湯臣倍健自主研發本土菌株獲國家發明專利
8月12日,一株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菌”在第十七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亮相,一株名為LPB27的副干酪乳桿菌在第十七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亮相,這是湯臣倍健首次發布的自主研發菌株,目前已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LPB27不僅具備耐胃酸、耐膽鹽、容易定植于腸道,具有改善炎癥、緩解IgE介導的過敏癥狀以及促進有益菌數量等多種健康促進功能,在免疫調節等方面還可以媲美國際知名菌株。業界人士表示,這次在益生菌領域自主創新菌株的突破,將是湯臣倍健向強科技型企業轉型跨出的又一堅實步伐。
3、國外食品看到川菜新機遇
8月15日,中國成渝預制菜產業大會在成都舉行,中國日冷食品集團董事長井戶豐茂表示,期待與中國企業合作。目前日冷食品集團對于開發川菜風味的產品很感興趣。在集團位于上海的產品研發中心,大部分員工來自沿海地區,對川菜的了解有限,他希望能有機會在川渝當地找到合作伙伴,一起開發出味道正宗、有地域特色的預制菜產品。
二、政策梳理
1、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北京簽署《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共同推進安徽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
【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北京簽署《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共同推進安徽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8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北京簽署《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共同推進安徽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究制定產業規劃和政策。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食協)發揮行業協會資源、專家隊伍優勢,圍繞安徽省推進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等需求,深入開展調研,提出推動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協助安徽省及有關部門制定綠色食品產業規劃和政策。全力支持安徽省智庫建設,根據安徽省需要,適時提供相關行業信息、統計數據、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