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農產品(農資農機生產/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
1、京蒙協作結碩果,烏蘭察布83個合作項目全部開復工
近日,從烏蘭察布市政府獲悉,今年烏蘭察布市京蒙協作申請北京市級協作資金35822.68萬元、實施項目83個,截至目前,83個項目已全部啟動。涵蓋產業協作、消費幫扶、勞務協作、鄉村振興干部與專業技術人才培訓交流、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振興示范村規劃編制等內容。企業充分發揮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優勢,把先進的裝備、技術、管理與當地馬鈴薯、冷涼蔬菜種植優勢相結合,生產薯條、薯片、脫水蔬菜等休閑食品,馬鈴薯年加工能力達67萬噸。
2、聚合新品,康樸(中國)幫助農資經銷商破局而立!
6月26日,以“合聚新品,行穩致遠”為主題的康樸(中國)秋季營銷策略共識會在遵義召開,德國施諾德研究院技術已實現全面升級。目前DM99養分活化技術和CBK植物生理激活技術是德國施諾德研究院的兩大技術體系。德國施諾德研究院始終致力于將全球領先的特肥產品、技術和高效作物營養解決方案帶給全世界,帶給中國。德國施諾德研究院全體技術人員一直都關心中國農業發展,關心作物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他希望通過德國施諾德研究院和康樸(中國)的努力能為中國種植戶帶來全新的種植體驗。
3、上下游全鏈條布局 京東打造最強中國地標農產品供應鏈
6月26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國際地理標志品牌合作大會在河北省廊坊市召開。來自全國60多個參與地理標志品牌建設的企業共聚一堂,作為京東集團代表,京東集團副總裁馮全普發表了《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京東聚焦國家地標產業發展》的主題演講。目前,京東已和陜西、山東、甘肅等全國21省地標協會達成合作,并與中歐地標協會達成戰略合作。京東將重點扶持國家地標農產品,打造中國地標農產品供應鏈第一平臺,實現高質量農產品與農村消費升級正循環。
二、政策梳理
1、《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2》發布
【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2》】6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通過現場會議和直播平臺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2》,報告明確提出了可從生產、消費和貿易三個方面發力,提高中國農業—食物系統韌性。一是加速推進肉類消費向健康營養低碳方向轉型,改善居民肉類消費結構,減輕飼料糧供給壓力,促進農業減排。二是加速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生物育種技術,提高大豆自給率,降低對外依存度,增強飼料糧安全。三是加速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倒逼國內優勢農產品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