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策支持的引領、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以及經濟擴張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下,醫療機器人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但醫療機器人還面臨著產品自身缺陷、操作技術難度大、行業監管不明、產業不完善等諸多困境。
一、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環境
1、政策環境
自2016年以來,國家發布一系列政策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發展智能醫療,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探索智慧醫院建設,開發人機協同的手術機器人、智能診療助手,研發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監測系統等。
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就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作出部署。
諸如此類的政策大力引導和支持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為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經濟環境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國家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消費市場隨之迅速擴張;另外,醫療機器人在全球都具有發展空間,投融資活動頻繁、規模巨大,十分活躍,具有廣闊發展的經濟空間。
3、科技環境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醫療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動力,隨著人工智能、腦機交互、5G網絡、AR/V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醫療領域的進一步融合發展,為醫療機器人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4、社會環境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健康發展十分依賴醫療行業,具有較大的醫療需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使得越來越多的老人依賴醫療康復行業,醫療機器人行業的市場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二、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困境
1、產品缺陷有待完善
國內醫療機器人的功能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多樣復雜的手術需求,因其功能的局限性在某些領域缺乏相應的機器人產品;并且投入使用的機器人體積龐大,需要配備獨立的大空間,并不利于醫院進行引入和使用。
2、監管政策不明
我國對于科研領域向來秉持支持和鼓勵創新的態度,對于科學研究實驗不設置嚴格限制,因此醫療機器人的監督管理制度并不統一且完善,產品質量主要依靠生產企業自主檢測所以醫療機器人行業產品質量監管的難度較大。
3、人機配合難度大,人才缺口大
目前醫療機器人中的手術機器人并不是完全自主,主要是協助醫生進行輔助,需要人機之間互動配合,對于手術機器人的學習、磨合、適應需要投入時間成本,這對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醫療領域尚且缺乏適應人機交互的人才。
4、國內產業不完善,依賴進口
醫療機器人的耗材生產技術要求高、工藝復雜、研發周期長,當前醫療機器人的生產和專利都集中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國外的技術和零部件產業較為依賴,缺乏替代性產品,缺乏競爭力。
研精畢智市場調研網隸屬于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研精畢智英文簡稱“XYZResearch),是國內領先的行業研究及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通過有效分析復雜數據和各類渠道信息,助力客戶深入了解所關注的細分市場,包括市場空間、競爭格局、市場進入策略、用戶結構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標企業組織架構,市場策略、銷售結構、戰略規劃等,幫助企業做出更有價值的商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