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鋰電(原材料/生產封裝/應用市場)
1、中國首座無須配套變壓器的移動式電池儲能站成功建成
近日,中國首個移動式大容量全場景電池儲能站——南方電網河北保定電池儲能站正式投入商運行。該電池儲能站位于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功率6MW,容量超過7.2MWh,轉換效率達到98%。電站的投運,標志著中國高壓級聯關鍵技術研究取得成功,有效解決了電池儲能站應用場景固定限制的難題。不同于傳統儲能站,南方電網河北保定電池儲能站應用了高壓級聯鏈式儲能變流器拓撲,將電池組通過模塊級聯方式直接接入10kV高壓交流系統。該儲能站采取集裝箱設計,各電池加裝運輸底座,成為我國第一座無須配套變壓器的移動式電池儲能站,可隨時靈活“動”起來。
2、6.5億元正極材料項目落戶長沙
2月22日,湖南輕鹽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簽約落戶望城經開區,項目由湖南省輕工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美特新材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是生產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計劃總投資6.5億元,利用美特新材現有土地約65畝,投資建設年產7500噸鋰電池和1.5萬噸鈉電池正極材料智能生產線,項目計劃2023年5月份啟動建設,2024年二季度實現投產,全面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40億元,稅收1億元以上。
3、云南鶴慶年產1GWh鋰電池智能儲能PACK項目正式啟動
近日,大理州鶴慶縣年產1GWh鋰電池智能儲能PACK項目啟動。據悉,鶴慶縣年產1GWh鋰電池智能儲能PACK項目總投資5億元,計劃用地20畝,一期建設300MWh智能儲存生產線。二期建設700MWh智能儲存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儲能PACK產能達1GWh,實現年產值12億元,解決就業崗位100余個。
二、政策梳理
1、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1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產業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建立。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大幅提升,技術融合應用加快推進。能源電子產業有效支撐新能源大規模應用,成為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電子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形成與國內外新能源需求相適應的產業規模。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5G/6G、先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廣泛應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能源電子企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健全。能源電子產業成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