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能源(發電設備及組件制造/能源供應/應用行業)
1、海南昌江核電“華龍一號”3號機組完成內穹頂吊裝
2月21日,“十四五”時期全國首個開工的“華龍一號”機組——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內穹頂順利完成吊裝。內穹頂吊裝是核電工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節點,標志著海南昌江核電3號機組由土建施工高峰全面轉入安裝階段,本次吊裝的內穹頂直徑約47m、高約24m、總重超300噸,在經過起勾、變幅、行走、變幅、落勾等一系列高精度動作后,最后精準就位于堆頂結構之上,吊裝全過程質量、安全可控,“華龍一號”是我國研發并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機組,是中國核工業多年來堅持自主創新的成果,也是中核集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成果,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充分的市場競爭力,被譽為國家名片。
2、國內首座下沉式液化天然氣儲罐完成升頂作業
2月18日,國內首座采用下沉式LNG儲罐建設項目——國家管網集團深圳液化天然氣應急調峰站項目一期工程首座下沉式儲罐完成升頂作業。該項目位于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灣北側海域,一期建設2座20萬立方米下沉式LNG儲罐,8萬至26.7萬立方米LNG裝卸船碼頭一座,最大輸氣能力3000萬立方米/天,占地面積25.44公頃,計劃2024年建成投產,據了解,項目一期設計周轉能力300萬噸/年,二期擴建至600萬噸/年,將實現陸上管道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資源互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天然氣供應、調峰、儲備保供能力。
3、渤海灣首個千億方大氣田I期工程最大組塊封頂
2月17日消息,渤海油田渤中19-6凝析氣田I期開發項目CEPA(中心處理平臺)組塊完成封頂工作,標志著渤海灣首個千億方大氣田上部平臺陸地建造取得重要進展,為氣田按期完工投產奠定堅實基礎,據了解,渤中19-6凝析氣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是中國東部第一個大型、整裝、高產、特高含凝析油的千億方凝析氣田。其中CEPA組塊為該氣田I期開發項目最大組塊,浮托重量達13000余噸,相當于近2座埃菲爾鐵塔鋼結構重量,建成后將承擔起該區域的天然氣、凝析油等產品的初步處理和集輸任務。
二、政策梳理
1、國家能源局:電力企業要建立電力可靠性全過程管理機制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見》】2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電力企業要建立重要電力設備分級管理制度,構建設備標準化管理流程,打通上下游信息共享渠道,強化設備缺陷特別是家族性缺陷的排查治理,建立電力企業在設備選型、監造、安裝調試、檢修維護、退役等環節的全壽命周期管理機制;《意見》強調,電網企業要優化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做好電力供需分析和生產運行調度,強化電網安全風險管控,優化運行調度,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發電企業要加強燃料、蓄水管控及風電、光伏發電等功率預測,強化涉網安全管理,科學實施機組深度調峰靈活性改造,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減少非計劃停運;此外,《意見》還指出,鼓勵電力企業、科研單位和電力用戶等根據電力規劃、建設、生產、供應、使用和設備制造等工作需要,研究、開發和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可靠性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可追溯性,經實踐檢驗后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