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電力(原材料/電力輸送/應用領域)
1、浙江杭州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試點首個項目正式并網發電
2月13日,由浙江杭州市能源集團負責實施的全市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試點首個項目——“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年發電量33.3萬度,除供法院自用外,余電還能并入電網獲得收益。據了解,項目總投資約700萬元,均采用單晶硅材料光伏組件,并結合不同建筑特點,采用最佳傾角排布、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多種安裝形式,共計安裝光伏組件2300余塊,總裝機容量約1280千瓦。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總發電量約128萬度,每年可節省標煤460.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76.16噸、減少粉塵348.16噸。
2、廣東深圳220千伏仙茶變電站投產
近日,中國能建廣東火電承建的深圳220千伏仙茶變電站工程順利投產。該工程位于深圳南山區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建成后可大大提高該片區的供電能力,有效緩解留仙洞新興產業總部基地用電緊張的壓力,為深圳市南山區加快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提供可靠電力供應。本期工程新建240千伏安主變2臺,220千伏GIS間隔18個,110千伏GIS間隔26個。
3、我國首個跨地級市核能供熱長輸管網工程正式開工
2月14日,煙臺海陽至威海乳山的核能供熱長輸管網工程啟動,這是“暖核一號”三期900MW核能供熱工程的配套輸熱管網,標志著我國首個跨地級市的核能供熱長輸管網工程正式開工,將實現零碳熱源的跨區域互通共享,對于推動煙威地區雙碳經濟協同發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工程,“暖核一號”三期900MW核能供熱工程是世界最大的單臺機組抽汽供熱工程,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能零碳供熱技術,于2022年7月開工。目前,“暖核一號”核能供熱熱源項目已完成投資3.9億元。該工程計劃于2023年底前投運,屆時實現乳山跨區域核能供熱,年供熱能力可達970萬吉焦,供熱區域可達青煙威地區,滿足100萬居民供暖需求,同時可替代原煤消耗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
二、政策梳理
1、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2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規劃》指出,新增煤電項目供應能力400萬千瓦以上。開工建設一批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加快建設“寧電入湘”特高壓直流工程。積極爭取冬夏高峰期外電按最大能力送湘。優化電力負荷管理,全力保障企業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