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能源(發電設備及組件制造/能源供應/應用行業)
1、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
1月10日,中國廣核集團消息,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標志著該機組具備發電能力,向著商業運行目標又邁出了關鍵一步,后續將按計劃執行一系列試驗,進一步驗證機組具備商業運行條件的各種性能,中廣核防城港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6臺機組全面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480億千瓦時,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143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974萬噸,相當于種植了10.8萬公頃森林。
2、天齊鋰業擬6.3億元收購一澳礦
1月9日,天齊鋰業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Tianqi Lithium Energy Australia(下稱TLEA)計劃用自有資金,全資控股收購澳大利亞上市公司Essential Metals(ASX:ESS)的全部股份,交易總金額為1.3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6.32億元)。 TELA此項交易能否通過澳大利亞監管部門FIRB的審查引起了市場關注。FIRB對財新回復稱,澳大利亞政府將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case by case)對外商投資進行審查,以確保其不會違背國家利益。
3、我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在青島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近日,中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標志著全球首座水深超百米、離岸距離超百公里的“雙百”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據介紹,“海油觀瀾號”平臺由3個邊立柱和1個中心立柱組成,邊長超80米,高約35米,重量近4000噸,具備抗最大17級以上超強臺風能力,能在84米/秒的風速下保障風機安全。項目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2200萬千瓦時,節約燃料氣773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
二、政策梳理
1、《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來了!2023年1月3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自然資源部印發《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1月9日,自然資源部印發《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其中提到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礦業權的,應當在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中進行。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需要進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礦業權的,應當按照出讓登記管理權限,在同級交易平臺或者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委托的交易平臺中進行。自然資源部出讓登記權限需要進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礦業權的,出讓相關工作由自然資源部委托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交易平臺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