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農業(原材料及零部件/農用機械/應用行業)
1、哈爾濱推廣粳稻新品種 助農增收超億元
近日,哈爾濱市科技局堅守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原則,推進科研與生產、品種與市場有機深度融合,爭取中央引導地方資金100萬元,分別支持哈粳稻系列、東北農業大學“唯農105”兩個東北粳稻品種研發推廣,從源頭上叫響哈爾濱大米品牌,助力農民增收。據統計,哈粳稻系列品種2022年在哈爾濱市的延壽縣、巴彥縣、尚志等九區九縣,以及綏化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鶴崗市、七臺河市等地區,建立了20余個哈粳稻新品種推廣示范基地,在黑龍江省范圍內累計推廣50萬畝,為農戶增收1.1億元左右。哈粳稻系列品種結合前氮后移優化施肥技術,開展專屬品種配套專屬栽培技術集成示范,示范品種田間表現優異,整齊度較好、熟期適宜、無倒伏及病蟲害發生,豐產性突出,各示范基地喜獲豐收。其中,哈粳稻6號在延壽、巴彥縣訂單推廣2.5萬畝。今年秋收測產,平均560公斤/畝,比普通水稻高0.26元/公斤,每畝增收150元左右,農民增收約375萬元。
2、第二屆營養科技創新大會成功召開
12月10-11日,第二屆營養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營養學會指導,中營惠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青島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共同舉辦。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教授表示,“food is medicine——營養界應該把它落實在真正的臨床關照,以及百姓健康的實踐當中。這一次的疫情也讓我們對這個詞如何落實到保證人民健康上帶來了更多的啟示和希望。營養科技創新大會的初衷就是發揮平臺和橋梁的作用,連接更多的新思想、新技術到實際當中,把中國的營養健康產業和創新需求做的更好。”
3、粵種強“芯” “數”造未來——2022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召開
12月11日至13日,以“種鑄強芯,數領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廣東種業大會、2022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舉行。政府部門代表、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圍繞現代育種技術振興農業“芯片”、數字農業保障與支持、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等話題在思辨互鑒中飛揚智慧,在分享合作中凝聚力量,在深謀遠慮中增進共識,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獻上錦囊妙計,共繪數字農業新圖景。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廣東順勢而為、造勢而起、乘勢而上,夯實數字農業基礎設施,煥發智慧農業魅力,向世界傳遞了打造“數字農業硅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農業高地的決心和底氣。
二、政策梳理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辦法》明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物質基礎,健全輔之以利、輔之以義保障機制,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