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地處亞歐板塊東南緣,北接太平洋板塊,南交印度洋板塊,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和環太平洋地熱帶相交,地熱資源潛力約占全球總量的8%,開發利用潛力巨大。豐富的地熱資源造就了我國地熱能資源繁多的種類。
1、行業政策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建設多能互補的分布式低碳綜合能源網絡。5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指出因地制宜推動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供暖,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基礎上有序開展新能源替代散煤行動,促進農村清潔取暖、農業清潔生產。
2、裝機量
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約26MW,2021年累計裝機容量提高到約29MW。隨著雙碳政策的落實,未來地熱能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在2022年地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有望增長到34MW。
2、細分領域
從地熱能利用領域看,供暖領域對地熱能的利用占比最高,約33%,其次是洗浴、農業、養殖業、發電領域,占比分別為30%、18%、3%、0.5%。其他地熱利用領域占比總共約15%。
3、地熱資源分布
中國地熱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和西南部地區。受環太平洋和地中海-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熱帶的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南部地區形成了兩個地熱資源富集區。其中,東部地區以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主要分布于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江漢平原、山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高溫地熱資源(熱儲溫度≥150℃)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區藏南、滇西、川西和臺灣省。
4、地熱資源儲量情況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但資源利用程度較低,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當前,我國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約折合7億噸標準煤,可實現供暖建筑面積達300億平方米。水熱型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約20億噸標準煤,干熱型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約8600000億噸標準煤。
5、競爭格局
由于地熱發電技術尚未成熟,地熱發電相關企業較少,市場集中度較高。技術服務相關企業由地大熱能、鄭州地美特、開山股份、北京泰立新能源、沃特能源、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等。設備相關企業主要有煙臺冰輪、鮑斯股份、盾安環境、三鑫換熱、華清集團、青島捷能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汽輪機公司等。
地熱發電具備發展潛力,未來裝機量將持續增加。我國的地熱資源儲量豐富,再加上近年來一系列政策、規劃的支持,地熱產業有望在近期進入爆發期,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大幅提升。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相關報告,同時研精畢智還提供細分市場調研、行業研究報告、市場調研報告、客戶委托項目調研和個性化調研等各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