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氫能(制氫/儲氫、運氫和加氫/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源車)
1、十堰市人民政府與格羅夫氫能汽車有限公司簽約格羅夫氫能汽車生產項目
11月10日,十堰市舉行新能源產業座談會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此次現場集中簽約項目8個,總投資額約522億元,涉及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清潔能源等領域。其中,十堰市人民政府與格羅夫氫能汽車有限公司簽約格羅夫氫能汽車生產項目,據悉,格羅夫擬與十堰在構建氫能汽車產業生態、氫能基礎建設、氫能應用場景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氫能產業化基地,總投資50億元,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稅收6.2億元。
2、我國首臺空間應用燃料電池升空
11月12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在長征七號火箭的穩穩托舉下,滿載貨物飛天云霄,跨越星海奔赴天宮。隨后,僅用2個小時,天舟五號便實現了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對接口的順利對接。天舟五號是中國空間站在太空形成“T”字構型后迎來的首位“訪客”,也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迎接貨運飛船。據了解,天舟五號上還搭載了由五院529廠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載荷,計劃開展我國首次燃料電池空間在軌試驗。如果采用傳統儲能發電系統,則會導致重量大幅增加,無法滿足任務需要。科研人員便將目光投向具有較高比能量的燃料電池,開展了近十年的研究探索。通過此次搭載任務開展太空實驗,將驗證燃料電池在微重力等空間環境下的運行特性規律,掌握微重力等條件對燃料電池運行條件下的參數特性影響規律,為后續宇航燃料電池應用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和數據支撐,推動宇航燃料電池工程應用發展,為我國載人探月任務推進提供有力支持。
3、巴斯夫鈉硫電池成功用于氫儲能系統
近日,巴斯夫固定儲能有限公司與韓國P2G(power-to-gas)技術的領導者G-Philos簽署了一份NAS電池(鈉-硫固定電池)的銷售協議,用于P2G項目、電網和微電網應用。兩家公司將共同開發和銷售基于巴斯夫NAS電池和G-Philos電力轉換系統(PCS)的儲能系統。G-Philos還將從BSES購買總容量為12MWh的NAS電池。根據雙方的協議,巴斯夫和G-Philos計劃加強對韓國和亞洲地區長時儲能和氣候友好型氫氣市場的承諾。G-Philos還打算通過自己的配電網絡提供預先配置的成套解決方案,包括NAS電池和其電源轉換器的組合。G-Philos可提供PCS產品,適用于范圍從250kW到1MW的NAS電池系統。
二、政策梳理
1、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
【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了《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指出要加快完善氫能技術標準。
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標準化管理,加快完善氫能標準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開展氫制備、氫儲存、氫輸運、氫加注、氫能多元化應用等技術標準研制,支撐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重點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電氫耦合、燃料電池及系統等領域,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建立健全氫能質量、氫能檢測評價等基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