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農業(原材料及零部件/農用機械/應用行業)
1、二十國集團可持續植物油大會召開
11月3日,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印度尼西亞組織召開G20可持續植物油大會,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應邀出席并作視頻發言。馬玉祥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植物油產業可持續發展,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糧豆輪作、水稻油菜輪作等綠色可持續生產模式,不斷提高油料作物保障供應能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抓住品種和機械兩個關鍵,為植物油發展添“智”、提“質”、增“效”。推動雙邊、區域和多邊開放合作,持續推進貿易便利化和市場多元化,提升植物油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2、2022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近日,2022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高峰論壇暨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第三屆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表彰頒獎大會在京召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表明我們要從農業大國轉型為農業強國的重要性。與會專家也指出,在耕地和水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刻不容緩。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楊柏齡表示,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關鍵是適應市場需求,堅持問題導向,進行逆向創新。不斷激發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的組織創新活力,打造政府、市場主體、公益機構等共同參與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3、重慶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新突破!平均畝產204.6公斤 產量提升近一倍
11月4日,重慶市糧食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實施的“秈粳雜交稻中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中,示范片再生稻平均畝產204.6公斤,與全市再生稻平均畝產110.6公斤相比提高近一倍。近年來,重慶把再生稻作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之一,鼓勵農民把再生稻作為一季莊稼來種。為優化栽培技術、提高再生稻產量,今年,創新團隊在墊江縣沙坪鎮紅旗村委托種植大戶建立秈粳雜交稻中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示范片1個,面積有500畝。依托秈粳雜交稻高產生理特征,創新團隊還根據品種特性,配套集成了“早播培育壯秧+規范移栽適度增苗+配方施肥+科學管水+病蟲害綠色防控+中稻低樁機收”的秈粳雜交稻中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 據了解,今年重慶市再生稻蓄留面積共37.8萬畝,平均畝產為110.6公斤,其中人工蓄留再生稻平均畝產155.5公斤,機收蓄留再生稻平均畝產99.5公斤。
二、政策梳理
1、廣東發布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引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廣東省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引》】11月7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廣東省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引》。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的說明中,《指引》稱,各地要統籌使用新增和存量建設用地,合理安排用地計劃指標,保障鄉村振興項目用地需求。省級指標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專項用于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屬于現代農業與食品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可以預支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