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能源(發電設備及組件制造/能源供應/應用行業)
1、海上風電平價時代全國首個核準項目并網發電
10月29日,由中國電建EPC總承包的山東能源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工程首批機組并網發電成功,這是海上風電平價時代全國首個核準項目,也是山東省平價海上風電首度綠電。據悉,山東渤中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概算66.85億元,總裝機容量501兆瓦,配套建設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陸上集控中心和全國產化海上升壓站,安裝全國葉片最長、北方區域單臺風機功率最大的8.3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首次實現海纜與油氣管道交越,是國內單體規模最大、一次性建成的智慧化、數字化風場,實現了新能源與海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融合發展,每年可提供綠色電量16.98億度,節約標準煤5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5.77萬噸。作為全國首批、山東首個平價海上風電項目,渤中海上風電項目對引領海上風電平價開發進程,將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2、東北地區首個核電站核能供暖項目正式供熱
11月1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正式投運供熱。該項目是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暖項目,覆蓋大連市瓦房店紅沿河鎮,惠及當地近兩萬居民。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位于大連市瓦房店紅沿河鎮,規劃供熱面積24.24萬平米,最大供熱負荷為12.77MW,利用紅沿河核電站汽輪機抽汽作為熱源,替代紅沿河鎮原有的12個燃煤鍋爐房,實現紅沿河鎮清潔供暖。項目新建一次管網近10公里,二次管網5.7公里,新建換熱站4座。據測算,項目投產后每年將減少標煤消耗5726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煙塵209余噸、二氧化硫60余噸、氮氧化物85余噸、灰渣2621噸,將有效改善供暖區域大氣環境,環保效益顯著。
3、油氣勘探屢獲突破 增強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近日,我國頁巖氣超長水平井鉆探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一鉆井順利完井,完鉆井深7161米。其中水平段長4286米,水平段“一趟鉆”進尺4225米,刷新了我國頁巖氣井水平段最長、水平段“一趟鉆”進尺最長兩項紀錄。頁巖氣屬于非常規氣藏,也被稱為“人工氣藏”,需要把頁巖壓碎才能讓氣體出來,被業界公認為世界級難題。初步勘探顯示,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達21.8萬億立方米,居全球第一,產量僅次于美國,為全球第二位。在當前全球天然氣價格飛漲、供應緊張的大背景下,頁巖氣開采的技術突破備受矚目。據了解,我國自然資源部自2011年開始便組織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一批重要資源戰略接續區,包括石油、天然氣新發現的23個億級大油田和28個千億級方級大氣田,非油氣礦產新形成的32處資源基地等。
二、政策梳理
1、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10月27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快夯實原料用能數據統計核算集成,及時開展地方層面數據統計。地方統計部門要進一步加快統計工作進度,及時統計核算形成本地區原料用能消費量、扣除原料用能消費后的能耗強度降低率等數據,并按程序報送國家統計局,有效支撐統計數據發布、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工作。地方節能主管部門要對企業報送的能源利用狀況報告進行審查,并與統計部門做好溝通銜接,保證相關數據的一致性、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