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產業,是指以電影制作為核心通過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以及電影音像產品,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放映場所的建設等相關產業經濟形態的統稱,在全球疫情背景下,電影行業處于緩慢的回升階段,隨著電影消費的持續增長,行業前景向好,下面根據北京研精畢智最新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深入分析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現狀
1、產業鏈
中國電影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制片—中游發行—下游院線(影院)三大環節。行業的主要收入來自于下游影院放映電影產生的票房收入,因此上下游的結構和議價能力十分之一,而收入分成是決定產業鏈上下游話語權和發展空間的關鍵因素。
2、電影產量
在2019年國產電影總產量1037部,同比2018年降低4.2%,到2020年電影產量降低至650部,市場進一步下降37.3個百分點,北京研精畢智預測隨著國內疫情控制水平提高,電影產量將緩慢回升。?
3、電影機構市場份額
2021年中國電影制作機構Top3企業市場份額為48.5%,市場集中度屬于相對集中的范疇。頭部市場份額主要被大企業占據,頭部企業均是電影行業“制作+發行+放映(院線+影院)”的垂直一體化企業,他們全面參與到產業鏈上、中、下游,在行業內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當前競爭格局相對穩定。?
4、觀影人次
2019年全年國內電影市場觀影人次17.28億人次,同比提高0.6%,同年放映場次約為12745.6萬場;2020年電影市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同比下降68.5%,放映場次約為5660.3萬場,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疊加觀影人次下滑導致城鎮人口年均觀影頻次下滑較為明顯。長遠來看,國內城鎮化程度不斷加深以及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后影片供給恢復,電影市場觀影人次有望重新恢復增長。
二、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環境
1、經濟環境
疫情因素消退,各地區復工復產復市復商全面推進。引入疫情因素沖擊,進行數值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如果沒有政策對沖,中國經濟也能自發調整。宏觀政策刺激效果顯化,助推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總體而言,存量政策的全面前置、增量政策的不斷出臺、各級政府和部門的層層落實、中央政府的強力督導、短期資金和財政的保障以及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
2、社會環境
中國文化是典型高語境文化,要了解中國文化本就有一定的難度,要將對文化的理解融入到對電影理解又增添了挑戰。因此,在跨文化傳播中文化差異越大,對影片中的情節設定不理解,就越難在電影中找到共鳴。
故土情結對于安土重遷的中國人來說,不管發生什么事,都要有家,都要回家。這一思想反映到電影中就是不管發生什么事,都帶著地球去流浪。這一點和西方海洋文明下的科幻電影則完全不同,海洋文明中末日來臨時,他們通常選擇的是離開舊的地方,開疆拓土,尋找新的家園。
研精畢智市場調研網隸屬于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研精畢智英文簡稱”XYZResearch“),是國內領先的行業研究及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通過有效分析復雜數據和各類渠道信息,助力客戶深入了解所關注的細分市場,包括市場空間、競爭格局、市場進入策略、用戶結構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標企業組織架構,市場策略、銷售結構、戰略規劃等,幫助企業做出更有價值的商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