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風電(原材料/風機零部件制造/風電場)
1、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交付投運
9月28日,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再添利器,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在廣州南沙正式交付投運,對加快我國海上風電向深遠海邁進,推動海上風電平價上網具有重要意義,“白鶴灘”號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起吊能力最強(2000噸)、作業水深最深(70米)、可變載荷最大(6500噸)、甲板面積最大(4200平方米)的自升自航式一體化風電安裝平臺,升降系統、起重系統等核心作業裝備均實現全國產化。該船長126米,寬50米,型深10米,集運輸、自升、自航、起重、安裝、動力定位等多功能于一體,具備10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安裝能力,能夠滿足深遠海一體化海上風電施工作業需求。
2、大項目投產、新項目簽約!惠來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建設再迎喜訊
9月28日下午,惠來縣海上風電、海工裝備產業項目簽約暨廣東藍水海洋工程裝備基地投產儀式在惠來臨港產業園舉行,標志著揭陽市推進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建設又邁出堅實一步,本次投產的廣東藍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是揭陽市以“三貢獻一高一強”標準引進的產業鏈示范項目,自2021年11月開工以來快速推進,不到一年時間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后年產值約20億—30億元,利稅超8000萬元,將成為惠來臨港產業園海上風電和海工裝備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3、全國海拔最高,東方電氣鹽源新能源基地首支風電葉片順利下線
9月28日,東方電氣(鹽源)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的首支葉片——B900B型陸上風電葉片順利下線。以“大國重器-鹽源造”向黨的二十大獻禮,標志著東方電氣鹽源新能源基地已具備批量生產制造90米級風電葉片的能力。自此鹽源風電設備“運輸難、耗時長、成本高”成為過去,覆蓋裝備制造、風場建設的風電產業鏈基本形成,新能源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二、政策梳理
1、《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2022年行動計劃》與《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實施方案》印發
【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實施方案》】9月29日,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實施方案》,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底,省內制造的風電整機裝機總容量達到600萬千瓦,省內風電裝備產業鏈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風電裝備產業鏈“鏈長+鏈主”工作機制落地實施,產業鏈集群初具規模,全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關鍵環節初步貫通,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專精特新”鏈上企業。《實施方案》提出,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鏈以“鏈主”企業太重集團為核心,牽引產業鏈各重點企業推進產業鏈建設,初步形成以太重整機制造引領,發電機、齒輪箱、主軸、法蘭、塔筒等配套產品同步發展的產業鏈體系。以中車永濟、汾西重工、太重集團、定襄法蘭生產基地、離石電纜等為重點的上游實現風力發電機5000臺、風電齒輪箱6000臺、塔筒300套、風電鍛件主軸1000支、風電鍛件30萬噸、35kV及以下系列電力電纜的制造能力;以太重集團為重點的中游實現風電整機1500臺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