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合金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主要支柱性產業,近期北京研精畢智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中顯示,目前我國鐵合金行業的集中度和技術水平正在逐步改善,有效帶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下面將為大家簡述中國鐵合金市場發展格局的基本現狀,并介紹了行業的發展前景。
一、中國鐵合金行業發展環境
1、經濟環境
根據北京研精畢智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鋼鐵行業的市場營收約為88450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了約36.5%,同時鐵合金行業下游為鋼鐵和金屬冶煉等領域,在我國宏觀經濟水平不斷增長之下,對基礎建設投資力度也在持續提高,這將會有利帶動對鐵合金的市場需求量,促進行業發展。
2、政策環境
2022年1月發布的《關于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完成5.3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污染紡織重點區域燃煤鍋爐全面實現超低排放,推動了鋼鐵相關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鐵合金作為鋼鐵行業上游的行業,將會在此背景之下快速增長。
二、中國鐵合金市場格局分析
1、生產企業分布省份較為集中
從我國鐵合金行業的生產企業分布情況來看,目前大多集中于云南、貴州、四川、內蒙古和廣西等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以硅錳和硅鐵的生產地區為例,其中硅錳產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廣西、湖南、貴州、內蒙古和寧夏五個省份的市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5.7%,其他地區占比僅為24.3%左右;硅鐵的主要產區包括內蒙古、寧夏、青海、山西和甘肅等地,其產量占比全國總產量的75%,分別為36.6%、19.6%、16.7%、16%和8.5%左右。
2、行業產能呈現分散態勢
在行業產能方面,整體呈現分散的態勢,2021年硅錳合金的市場產量約為1000萬噸,其中內蒙古產量占比約為35.2%,在全國范圍內的硅錳合金生產企業約有148家,內蒙古生產企業占比約為40.5%;2021年高碳鉻鐵的市場產量約為588.6萬噸,市場產能約為1293.2萬噸,主要以內蒙古、四川、貴州和青海等地區為主,其中內蒙古的市場產能占比約為46.4%,位列國內首位;2021年硅鐵產量約為586萬噸,產區以內蒙古、青海和陜西等地區為主,其產量占比分別為33.1%、22%和19%。
3、競爭格局: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分布廣泛
目前我國鐵合金行業內的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市場分布廣泛,產品同質程度較高,少數具有規模優勢的頭部企業市場運作較為規范,比如君正化工、大連重工和吉元集團等,在行業產業鏈上游不斷發展之下,預測未來中小型規模生產企業將會逐步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研精畢智市場調研網隸屬于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研精畢智英文簡稱“XYZResearch),是國內領先的行業研究及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通過有效分析復雜數據和各類渠道信息,助力客戶深入了解所關注的細分市場,包括市場空間、競爭格局、市場進入策略、用戶結構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標企業組織架構,市場策略、銷售結構、戰略規劃等,幫助企業做出更有價值的商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