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我國擁有豐富的短棉絨等資源,生產微晶纖維素的原料豐富,并且隨著微晶纖維素在醫藥及食品等工業中的應用推廣,我國有希望成為世界最大的微晶纖維素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在這種行業環境背景之下,我國微晶纖維素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如何抓住市場機會提高規模,一起來看看國內微晶纖維素的市場現狀和相關分析。
一、國內微晶纖維素市場集中度高,以中小型規模為主
從我國微型纖維素市場格局來看,國內微晶纖維素市場相對集中,但是本土企業多以中小型規模為主,沒有明顯的巨頭企業,國內工業化生產規模雖有擴大,但是產品研發大多處于初級階段,且生產力低下,生產的大型廠家很少,多以中小型企業零散生產為主,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安徽、山東和浙江。
二、2021年行業總產能達到約5.73萬噸
截止到2021年,中國微晶纖維素行業的總產能達到5.73萬噸,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到7.23萬噸,2021-2027年年復合增長率接近4%。
三、國內微晶纖維素主要進口來源有德國、美國和印度等國
國內微晶纖維素主要的進口來源包括德國、美國和印度等國家,國內微晶纖維素行業小企業多,競爭激烈,包括JRS公司在內的許多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每個公司的市場策略不同,在市場開拓創新都需要搶占市場的“藍海”,在帶量采購的背景下,隨著國產藥用輔料產品質量的提升及進口藥用輔料成本的瓶頸,國產微晶纖維素的未來發展空間要比進口產品大。
四、市場供大于需,中低端產品供給充足,高端產品供應不足
2021年,中國微晶纖維素的總產量為5.21萬噸,總銷量為4.24萬噸,總體上看,中國微晶纖維素市場供大于需,但是國內微晶纖維素市場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國內中低端產品供給相對充足,高端產品供應不足且基本為外國生產企業壟斷。
五、行業進入門檻低,缺乏管理制度和產品質量控制
我國專門從事微晶纖維素生產的企業較少,由于行業門檻低,許多生產企業由食品添加劑企業或化工企業轉型而來,這類企業通常缺乏對藥用輔料生產的嚴格管理制度和產品質量控制,除了少數專門從事藥用輔料生產的企業外,其他多數企業并未按照GMP標準進行生產和管理。
六、中國微晶纖維素企業應注重加大投入,優化產品結構
應對同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企業應該更加注重加大研發投入,堅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思路,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效率,通過推出全系類產品以及本土化個性化的技術服務,牢牢掌握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上中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研精畢智市場調研網隸屬于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研精畢智英文簡稱“XYZResearch),是國內領先的行業研究及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通過有效分析復雜數據和各類渠道信息,助力客戶深入了解所關注的細分市場,包括市場空間、競爭格局、市場進入策略、用戶結構等,包括深度研究目標企業組織架構,市場策略、銷售結構、戰略規劃等,幫助企業做出更有價值的商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