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國電子報
在漫長的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鏈上,對比強勢的液晶面板環節,上游設備和材料的“瘦弱”始終是產業期望紓解的心頭之痛。作為面板核心材料的偏光片,也成為整個顯示產業鏈的“卡脖子”環節之一。
自2020年6月以來,杉杉股份揮舞資本長袖,通過增資方式收購了LG化學旗下偏光片及相關資產70%的股權,成立杉金光電,實現了高端偏光片國產化。這是中國顯示領域上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產業整合,不僅彌補了中國液晶面板產能增長與偏光片產能之間的供應缺口,對于保障產業鏈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也讓中國企業有機會真正把握該行業的高端話語權。
從中國服裝第一股,到中國新能源的領軍者,再到當今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應商,杉杉究竟藏著怎樣的創新密碼?杉金光電又將如何勾畫未來藍圖?
“闖進”偏光片領域
杉杉股份成立于1992年,1996年成為A股上市以來由國內第一家上市的服裝企業。1999年開始了第一次戰略轉型,布局新能源產業,前后進軍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和電解液領域,2008年成為全球綜合實力第一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
去年六月,杉杉股份迎來了第二次跨界,收購了LG化學旗下偏光片及相關資產70%的股權,正式進軍偏光片領域,并于今年2月1日完成資產交割。
杉杉股份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每一步都踩在了創新的節奏點上。那么這一次,杉杉股份為何將目光聚焦于偏光片,又選擇了與LG化學聯手?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年產值已超過4000億元,液晶顯示產業規模全球第一,面板產能已占據全球過半份額,產業鏈逐步向中國轉移,正在全面崛起。受益于我國下游面板行業的迅速發展,作為面板的核心材料之一的偏光片需求量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國內已有及在建G8以上產線近20條,全部達產后,所需LCD偏光片為3.7億平方米。而海外目前產能為6.08億平方米,國內目前已經投產的偏光片產能為2.86億平方米,尚無法滿足國內LCD需求。Omdia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大陸地區偏光片市場需求的4.4億平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中國LCD面板產能增長與偏光片產能之間的供應缺口為杉杉入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遇。
偏光片作為光學行業的“芯片”,結構復雜、生產工藝流程多,是一個資本密集型、技術門檻很高的行業。不僅是制造液晶面板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占到液晶面板成本的15%左右,還是我國液晶面板技術國產化最困難的領域之一。
LG化學是全球偏光片三大巨頭之一,隨著近兩年LGD陸續關閉LCD產能,為LGD提供原材料的LG集團其他子公司也在逐步出售相關產業鏈。杉杉股份是LG化學的正負極材料供應商,在鋰電池方面有深度合作,這也為二者最后的合作鋪平道路。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表示,從面板領域規模發展、技術創新需求來看,本土上游產業鏈的建設還是有非常大的不足和空間。杉杉的入局,代表著一個本土化偏光片品牌的誕生,對于保障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鏈安全和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初出茅廬卻“出道即王者”
從1996年深圳盛波光電引進一條偏光片產線開始,國內偏光片產業起步。到2011年,三利譜、盛波光電先后建成寬幅1490mm TFT偏光片生產線,國內偏光片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期。從產品領域來看,三利譜主攻中小尺寸,研發手機用偏光片;盛波光電則主攻中小TV偏光片。
在業內人士看來,杉杉率先在大尺寸領域取得競爭力,補足了國內偏光片產品格局,有望推動國內偏光片發展進入快車道。
杉金光電系在杉杉股份收購樂金化學偏光片業務的基礎上設立的偏光片運營平臺。收購之后,全球四大生產基地和1700多項專利全部交付,原經營和技術團隊保持不變,53名中高級管理干部、38名韓國籍技術專家全部留任。在組織平穩過渡后,正在邁入高質量、創新發展軌道。
依托原LG化學偏光片業務20多年的技術研發積淀,通過超薄化、高對比度、廣視角偏光板差異化技術領先市場。產品廣泛應用在電視、顯示器、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商顯、車載、工控等領域,尤其在大尺寸偏光片領域位列世界第一。
技術創新實力為杉金光電的偏光片業務發展夯實底座,已擁有RTP技術優勢以及PET/Acryl/COP等低透濕性材料優勢以及多項核心技術專利。
此外杉金光電擁有規模最大的偏光片生產基地,分布于南京、廣州、張家港、北京、合肥、重慶、福州、咸陽、深圳、中國臺灣、韓國梧倉等地。現年產能為1.3億平方米,未來將達到2.5億平方米。全球僅13條超寬幅產線,杉金光電擁有5條,產能基礎雄厚。
在市場占有率上,杉金光電“出道即王者”。自2021年2月1日正式啟動運營以來,杉金光電與京東方、TCL華星光電、LG顯示、三星顯示等主要客戶建立長達10~20年的長期穩定供貨關系。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高級顧問袁桐表示,杉金光電為業界做出了一個榜樣,對于電子材料行業也是一個鼓舞,帶動電子材料行業更多國際合作,一起來提升中國電子材料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能力。
“三步”邁向全球第一
當下,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年產值已超過4000億元,液晶顯示產業規模全球第一,但是偏光片長期依賴進口和外資企業的供應,特別是高端IT和Mobile,90%以上仍然依賴進口。放眼全球,偏光片生產企業主要為產能TOP3分別為日東、LG化學以及住友。
我國臺灣的奇美、明基、力特等偏光片企業也占據了一定份額,我國大陸企業則有三利譜、盛波光電以及新加入的杉金光電。
令人期待的是,杉杉通過并購確保了在偏光片領域全球最大的事業規模。隨著廣州2.6米超大寬幅量產,及在65英寸以上TV市場的份額保持領先,杉金光電大尺寸TV事業競爭力不斷強化。未來強化在高端IT及Mobile產品的研發和國產化的突破,有望使國內的偏光片國產化率從23%大幅度增長到63%,促進這一“卡脖子”技術的自主可控,有力確保了供應穩定性。
“杉金光電向著全球第一光電材料企業的目標邁進。”杉金光電總經理朱志勇表示。為此,杉金光電已經確立了 “三步”走的戰略布局。
2021年初,實現平穩過渡、夯實根基。維持現經營體系,強化大尺寸TV事業競爭力,例如實現廣州2.6M超大寬幅量產,同時實現65英寸以上TV全球市場份額40%以上,中國市場50%以上。同時,確立和開展中長期研發課題,擴大南京、張家港、廣州等地投資。
2021年到2023年則是激發潛力、創新超越的階段。通過持續投資擴大規模,加強偏光片工藝、材料、裝備技術研發,新材料開發導入等,拓展NBPC及Mobile偏光片事業,并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協同發展,促進上游材料本土化配套。
2024年開始,爭取發展更上一層樓。在這一階段,杉金光電將力爭實現偏光片領域全球第一,開拓顯示關聯材料事業。到2024年,實現年銷售額180億元,市場占有率達到40%。
“三步走”的發展路徑是基于杉金光電對于自身和行業發展趨勢的清醒認識,朱志勇強調,在偏光片規模、技術和新產品開發上,未來空間廣闊,將來將是運營效力、技術差別化以及上下游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比拼。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杉杉股份董事長鄭永剛表示,杉金光電將迅速擴大產能,強化超寬幅產品優勢,同時將參與全球顯示材料技術角逐,制定行業標準。也將進一步推動上下游產業融合和協同發展,促進產業聯盟的構建,共同建設顯示強國。
可以預見,杉金光電在規模和技術上的發力,一方面,將有助于推動國內偏光片產業持續實現工藝、材料、產品、應用和產能上的全面突破;另一方面,全球偏光片產業的格局也將因之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