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杭州網
2月26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正式發布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浙江公平在線”。據了解,“浙江公平在線”是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在全國率先開發建設針對平臺經濟領域壟斷及不正當行為的系統,也是自新年復工第一天浙江省召開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以來,全省上線的首個數字化改革應用。
該系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通過創新數據抓取、模型運算、智能分析、綜合研判等手段方法,對重點平臺、重點行為、重點風險等實施廣覆蓋、全天候、多方位的監測、感知、分析和預警。切實加強網絡交易平臺監測,推進平臺經濟監管實現靜態與動態結合、被動與主動結合、事后與事前事中結合,加快實現整體智治,有力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浙江省打造網絡交易監管應用始于2019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與浙江省人民政府議定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共同建設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對全國主要電商平臺主體監測。
此次上線的“浙江公平在線”,是對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的迭代升級。該系統在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現有的“網絡禁限售”“虛假宣傳”“價格違法”“網絡傳銷”“知識產權侵權”和“主體違規”六大類監測重點基礎上,聚焦平臺經濟領域壟斷及不正當行為,著重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低于成本價銷售”“縱向壟斷協議”“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等五類行為實施監測。首期監測范圍覆蓋重點平臺20余家,平臺內經營者1萬余家,重點品牌500余個,商品10萬余個。
“新增的五類行為檢測主要針對平臺經濟中的壟斷及不正當行為展開。”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平臺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但與此同時,平臺經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如平臺企業“二選一”的問題等,引導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也是打造該系統的初衷。
在技術層面,“浙江公平在線”的大數據風險監測能力源于其在投射業務場景、深入剖析各類網絡違法行為表現形式的基礎上,研發形成的數字化智能識別模型,通過與已建立的數據比對模型進行校對,判斷風險。“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五類行為檢測都有各自不同的數據抓取規則和識別模型,比如大數據殺熟的數據來源主要是輿情信息,二選一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平臺上開店、關店信息。”系統研發人員說。
“無論是靠用戶投訴還是自行查找比對,過去對網絡交易違法行為,尤其是平臺經濟壟斷及不正當行為的監管較為被動,且效率低。”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公平在線”的應用讓線上監管執法更加主動。
在系統上,記者觀察到,成果運用中包含線索交辦數、企業整改數、消費示警數。“系統的目標不僅是優化平臺經濟監管執法的流程,還要聚焦服務企業和消費者,全方位推動平臺經濟良性發展。”
同時,在執法過程中,為了確保“證據確鑿”,該系統運用區塊鏈技術對監測所采集的風險數據進行在線實時存證固證,確保問題線索證據可追溯、可證明、無法篡改。
目前,該系統仍在不斷迭代升級。“‘浙江公平在線’是創新平臺經濟領域監管的有效手段,我們將充分發揮系統功能作用,提升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效能,努力在全國率先形成對平臺經濟數字化智慧監管的標志性成果。”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浙江省將依托“浙江公平在線”平臺實施系統動態監測,通過可視化駕駛艙,根據需求動態調整監測目標、監測項目、監測頻率,統一下達監測任務;強化系統對接,連通“互聯網+監管”、投訴舉報、執法辦案等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形成監管合力;加強監管協同,通過橫向部門協同、縱向系統聯動,將監測所產生的問題清單進行分類分級交辦,根據不同性質分別予以預警、指導、約談和立案調查;建立閉環機制,形成大數據監控、風險預警、線索核查、調查處置的全鏈條監管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