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石油化工(開采與煉制/有機與高分子/工農業)
1、國際油價收于每桶110美元 ?OPEC和IEA接連下調石油需求預期
北京時間5月14日凌晨,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西得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價格上漲4.36美元,漲幅為4.1%,收于每桶110.49美元,本周WTI原油期貨上漲0.66%。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2022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下調了32萬桶/日,至347萬桶/日,這是該組織兩個月內第二次下調此數據,在此前一天,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月度石油報告中下調今年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將從一季度的每天440萬桶放緩至二季度的每天190萬桶。
【解讀】截止到5月14日凌晨,在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西得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價格上漲4.36美元,收于每桶110.49元,漲幅為4.1%,OPEC將2022年石油需求下調至347萬桶/日,緊接著IEA將其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放緩至每天190萬桶。今年4月份歐盟計劃對俄羅斯進行能源制裁,由于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全球能源供應大國之一,此舉會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產生影響,進而作用到全球范圍內的能源供應,因此造成石油市場價格上漲,此時OPEC和IEA下調石油需求預期,通過減少石油用量的方式維持自身供應, 但此時石油供應端也存在著風險,國際石油價格在受到多重因素的驅動之下,政治因素和供應可能隨時影響到市場,使油價在一定區間之內波動。 |
2、國際原油高位震蕩 ?聚酯產品價格小幅上行
根據東方財富網5月16日消息,在上周均價跟蹤的101 個化工品種中,聚酯產品價格整體上行,PTA、PET 切片、滌綸FDY、滌綸短纖華東市場最新價格分別為6740 元/噸、7850 元/噸、8435 元/噸和8825 元/噸,對應周漲幅分別為1.40%、1.94%、2.88%和4.28%。
【解讀】北京研精畢智分析,聚酯產業鏈上下游產品價格整體上漲,并且下游產品漲幅大于上游產品。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聚酯產業整體表現不足,但自從5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經濟提速,同時在聚酯產業鏈下游生產持續推進的背景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場需求,促使聚酯產品價格穩步上漲, 未來一段期間之內有望繼續增長,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出臺了《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大宗化工產品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這也將會帶動石油化工行業原料的市場需求。 |
3、中國石化一季度取得良好業績 同比增加24.5%?實現高質量開門紅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5月12號稱,一季度,面對國際油價大幅上升、劇烈波動,以及疫情反復的復雜形勢,中國石化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全力優化生產經營,大力推進產業鏈整體增效創效,經營業績取得高質量開門紅,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一季度本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人民幣226.05億元,同比增加24.5%。一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6419萬噸,同比增長2.7%,生產成品油3736萬噸,同比增長4.7%;境內成品油總經銷量4106萬噸,同比增加2.6%;乙烯產量360.6萬噸,同比增長6.7%,化工產品經營總量2064萬噸,同比增長4.0%;資本支出人民幣253.8億元。
【解讀】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石化股東凈利潤為226.05億元,同比增加24.5%,公司在勘探及開發、煉油、營銷和分銷、資本支出方面分別取得進展,從中國石化的業務板塊角度來看,其中勘探及開發的業績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煉油板塊,化工板塊業績較弱。究其根本,由于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呈現大幅度上升的趨勢,中國市場對天然氣、成品油和化工產品的需求也持續增加,因此帶動了化工產品市場增長,同時公司積極地應對全球化工行業變化,在生產經營、產業鏈等方面都進行整體提質增效,因此中國化工第一季度經營業績取得了高質量開門紅。 |
二、政策梳理
1、“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4月7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大宗化工產品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乙烯當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達到75%以上,化工園區產值占行業總產值70%以上。
【解讀】《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對大宗化工產品、化工新材料和化工園區等領域的要求,在創新發展、產業結構、產業布局、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目標,為推動我國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能源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石化化工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其具有經濟總量大、產業鏈長和覆蓋范圍廣等特點,為了應對全球能源結構變化和外部環境的挑戰,“十四五”是推動我國化工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對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的腳步將會進一步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