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導電滑環是一種非接觸式電磁耦合器,用來實現初級和次級間的非接觸式電能及數字信號的雙向傳輸,非接觸式滑環的扭矩傳感器可水平安裝,也可垂直安裝。一方面是因為這種滑環比較實用,一方面是這種非接觸式滑環的材質比較好。
一、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綜述
1、行業定義
非接觸式導電滑環是一種非接觸式電磁耦合器,是可以用來連接初級和次級的非接觸式的電能和數字信號的雙向傳輸。其運作原理是將電磁耦合把初級的電流提供給次級,并且為次級連接其他設備提供電流。
2、產品分類
非接觸導電滑環從產品分類來看,區分為電動非接觸導電滑環、氣動非接觸導電滑環、液壓非接觸導電滑環;非接觸導電滑環從細分領域來看,區分為醫療滑環、風電滑環、工業滑環和軍工滑環等。
3、產業鏈
非接觸導電滑環的產品上游原材料主要由主體結構材料和接觸材料構成,其中主體結構材料主要有工程塑膠、鋁合金、不銹鋼等,接觸材料主要有碳刷、石墨、貴金屬絲等。非接觸導電滑環的下游應用十分廣泛,例如醫療器械領域、機械工程領域和軍工領域等。

二、全球及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現狀分析
1、市場規模
據北京研精畢智最新調研統計,近幾年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規模整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億元,自疫情得到合理管控以來,下游醫療、新能源(如風力發電)、工業等領域逐漸復蘇,非接觸導電滑環的市場需求逐漸上漲,初步預測到2025年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規模將達到25億元以上。

2、區域格局
由于非接觸導電滑環屬于高端精密零部件,受地區經濟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影響,從全球角度來看,非接觸導電滑環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北美地區和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地區,據最新分析數據顯示,亞太地區已經超過了歐洲和北美所占據的市場份額,擁有超35%的市場份額。

3、市場份額
從企業層面來看,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的頭部制造商如MOOG(穆格)和Schleifring(史萊福靈)兩家制造商占據了超30%的市場份額,具有較大的市場競爭力,相比之下,國內的企業規模較小,市場競爭激烈。

4、影響因素
由于受“碳中和,碳達峰”政策的影響,風力發電行業對非接觸導電滑環未來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量,此外國際局勢動蕩不安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受俄烏戰爭以及世界多國軍費增加的影響,近年來軍工行業的發展增速較快,對非接觸導電滑環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本文出自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師對目前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的產業鏈、發展現狀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進而預測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合理的行業投資建議,有相關需求請聯系我們。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主要生產商:
MOOG(穆格)
Schleifring(史萊福靈)
默孚龍
馳宏科技
LTN Servotechnik
奔聯電子
中為科技
鴻瑞銘
本報告重點關注的幾個地區市場:
中國
日本
韓國
東南亞
印度
美國
歐洲
非接觸導電滑環產品細分為以下幾類:
非接觸導電滑環
氣動非接觸導電滑環
液壓非接觸導電滑環
本報告詳細分析了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如有定制需求,歡迎來電咨詢
報告目錄
1 綜述篇: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綜述及數據來源說明 1
1.1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界定 1
1.1.1 非接觸導電滑環的概念&歸屬 1
1.1.2 非接觸導電滑環的性質&特征 1
1.1.3 非接觸導電滑環的術語&辨析 1
1.2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分類 2
1.3 本報告研究范圍界定說明 2
1.4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 2
1.4.1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監管體系及機構職能(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自律組織) 2
1.4.2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標準體系及建設進程(國家/地方/行業/團體/企業標準) 2
1.4.3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重點標準影響解讀 3
1.5 本報告數據來源及統計標準說明 3
2 現狀篇1: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趨勢洞察 4
2.1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標準體系&技術進展 4
2.2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歷程&產品演進 5
2.3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 5
2.4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規模體量及前景預判 6
2.4.1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規模體量 6
2.4.2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前景預測(未來5年預測) 6
2.4.3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趨勢洞悉 6
2.5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區域發展及重點區域研究 7
2.6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經驗總結和有益借鑒 7
3 現狀篇2: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痛點解析 8
3.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歷程分析 8
3.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技術進展研究 8
3.2.1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關鍵技術&最新進展 8
3.2.2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科研創新&成果轉化 9
3.2.3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技術路線&工藝改進 9
3.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特性解析 9
3.4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主體分析 10
3.4.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主體類型(投資/經營/服務/中介主體) 10
3.4.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企業入場方式(自建/并購/戰略合作等) 10
3.4.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注冊/在業/存續企業 10
3.5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招投標市場解讀 10
3.5.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招投標信息匯總 10
3.5.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招投標信息解讀 11
3.6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分析 11
3.7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發展痛點 11
4 現狀篇3: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競爭及投資并購狀況 12
4.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競爭布局狀況 12
4.1.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競爭者入場進程 12
4.1.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競爭者省市分布 12
4.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13
4.2.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企業競爭集群分布 13
4.2.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13
4.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全球市場競爭力&國產化/國際化布局 13
4.4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4
4.4.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14
4.4.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消費者的議價能力 14
4.4.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新進入者威脅 14
4.4.4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替代品威脅 15
4.4.5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現有企業競爭 15
4.4.6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16
4.5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融資&并購重組&上市情況 16
4.5.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融資狀況 16
4.5.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兼并與重組 17
4.5.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IPO動態(已上市、申請&被否情況) 17
5 現狀篇4: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鏈全景及配套產業發展 19
5.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鏈——產業結構屬性分析 19
5.1.1 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鏈(供應鏈)結構梳理 19
5.1.2 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圖譜 19
5.1.3 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分布 19
5.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價值鏈——產業價值屬性分析 20
5.2.1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成本投入結構 20
5.2.2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價格傳導機制 20
5.2.3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價值鏈分析圖 21
5.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主體結構和接觸材料市場分析 21
5.3.1 非接觸導電滑環主體結構和接觸材料概述 21
5.3.2 非接觸導電滑環主體結構材料 21
5.3.3 非接觸導電滑環接觸材料 22
5.3.4 非接觸導電滑環刷架和外殼材料 22
5.3.5 非接觸導電滑環主體結構和接觸材料發展趨勢 23
5.4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軸承和密封件市場分析 23
5.4.1 非接觸導電滑環軸承和密封件概述 23
5.4.2 軸承 23
5.4.3 密封件 23
5.4.4 非接觸導電滑環軸承和密封件發展趨勢 24
5.5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生產設備/生產線市場分析 24
5.5.1 非接觸導電滑環生產設備/生產線概述 24
5.5.2 非接觸導電滑環生產設備/生產線發展趨勢 25
5.6 配套產業布局對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的影響總結 26
6 現狀篇5: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細分產品生產領域分析 27
6.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細分市場發展概況 27
6.1.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細分市場對比 27
6.1.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細分市場結構 27
6.2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市場:電動非接觸導電滑環 28
6.2.1 電動非接觸導電滑環概述 28
6.2.2 電動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簡析 28
6.2.3 電動非接觸導電滑環發展趨勢 28
6.3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市場:氣動非接觸導電滑環 29
6.3.1 氣動非接觸導電滑環概述 29
6.3.2 氣動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簡析 29
6.3.3 氣動非接觸導電滑環發展趨勢 29
6.4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市場:液壓非接觸導電滑環 29
6.4.1 液壓非接觸導電滑環概 29
6.4.2 液壓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簡析 30
6.4.3 液壓非接觸導電滑環發展趨勢 30
6.5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市場:混合動力非接觸導電滑環 30
6.6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細分產品&服務市場戰略地位分析 30
7 現狀篇6: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細分產品生產領域分析 32
7.1 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場景擴展&市場領域分布 32
7.1.1 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場景擴展(使用場景&需求場景/消費場景) 32
7.2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應用:醫療滑環 34
7.2.1 醫療設備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概述 34
7.2.2 醫療設備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 34
7.2.3 醫療設備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市場現狀 34
7.2.4 醫療設備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市場潛力 35
7.3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應用:風電滑環 35
7.3.1 風力發電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概述 35
7.3.2 風力發電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 35
7.3.3 風力發電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市場現狀 36
7.3.4 風力發電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市場潛力 36
7.4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應用:工業滑環 37
7.4.1 工業滑環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概述 37
7.4.2 工業滑環主要應用領域發展簡析 37
7.4.3 工業滑環應用市場現狀 38
7.4.4 工業滑環應用市場潛力 39
7.5 非接觸導電滑環細分應用:軍工滑環 39
7.5.1 軍工滑環領域非接觸導電滑環應用概述 39
7.5.2 軍工滑環主要應用領域發展簡析 39
7.5.3 軍工滑環應用市場現狀 40
7.5.4 軍工滑環應用市場潛力 40
8 現狀篇7:全球及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企業布局案例解析 41
8.1 全球及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主要企業布局梳理 41
8.2 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主要企業布局案例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41
8.2.1 美國MOOG(穆格) 41
8.2.2 德國Schleifring(史萊福靈) 42
8.2.3 LTN Servotechnik GmbH 43
8.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主要企業布局案例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44
8.3.1 東莞中為科技有限公司 44
8.3.2 深圳市鴻瑞銘電子有限公司 45
8.3.3 深圳市默孚龍科技有限公司 46
8.3.4 深圳市奔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47
8.3.5 杭州馳宏科技有限公司 48
9 展望篇1: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環境洞察&SWOT分析 50
9.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經濟(Economy)環境分析 50
9.1.1 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現狀 50
9.1.2 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展望 50
9.1.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相關性分析 51
9.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社會(Society)環境分析 51
9.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政策(Policy)環境分析 52
9.3.1 國家層面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相關政策規劃匯總及解讀(指導類/支持類/限制類) 52
9.3.2 相關省市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政策規劃匯總及解讀(指導類/支持類/限制類) 54
9.3.3 國家重點規劃/政策對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的影響 56
9.3.4 政策環境對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的影響總結 57
9.4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企業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 57
10 展望篇2: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分析 58
10.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潛力評估 58
10.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未來關鍵增長點分析 58
10.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前景預測(未來5年數據預測) 59
10.4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發展趨勢預判(疫情影響等) 59
11 展望篇2: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 60
11.1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進入與退出壁壘 60
11.1.1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60
11.1.2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退出壁壘分析 61
11.2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資風險預警 62
11.3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62
11.3.1 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鏈薄弱環節投資機會 62
11.3.2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細分領域投資機會 63
11.3.3 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區域市場投資機會 63
11.3.4 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空白點投資機會 63
11.4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資價值評估 64
11.5 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資策略與建議 64
圖表目錄
表: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相關標準 4
圖:全球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規模(億元)預測(2023年–2027年) 6
圖: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生產企業招投標信息匯總 10
表: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相關企業市場占有率(2022年) 13
表: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投融資匯總 16
表:非接觸導電滑環產業鏈結構圖 19
表:非接觸導電滑環的價值鏈結構圖 21
表:非接觸導電滑環的生產流程圖 25
表:國家層面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相關政策匯總 52
表:國家層面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相關規劃政策匯總 54
表:相關省市非接觸導電滑環行業相關政策規劃匯總 54
圖:非接觸導電滑環中國企業SWOT分析 57
圖:中國非接觸導電滑環市場規模預測(2023年—2027年)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