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腦硬件,包括電腦中所有物理的零件,以此來區分它所包括或執行的數據和為硬件提供指令以完成任務的軟件;主要包含:機箱,主板,總線,電源,硬盤,存儲控制器,界面卡,可攜儲存裝置,內置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CPU風扇,蜂鳴器等。報告對電腦關鍵硬件設備進行研究,主要包含中央處理器(即CPU,下文用英文縮寫代替)、儲存設備(固態硬盤、內存)、輸入設備(鍵鼠)、輸出設備(顯示器、聲卡、顯卡)。
電腦硬件行業隨著計算機行業及相應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產生而產生,電腦相關軟硬件行業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至關重要的經濟產業。隨著一般辦公、電子競技、視頻處理、音頻處理、大型編程、圖像處理和直播等應用軟件的不斷推出和流行,電腦對電腦硬件性能的需求不斷提升。同時,電腦用戶越來越追求個性化,DIY電腦硬件需求穩步增長,行業日趨成熟,品牌馬太效應影響顯著,中小競爭者正逐步被市場淘汰,知名企業的品牌效應、規模效應逐步顯現。
2020年全球電腦硬件總產量約為65.6億件,預計到2027年增長到98.4億件。2020年,全球電腦硬件市場產值總規模為9421.89億元。電腦硬件下游可以分為家用、游戲(競賽)、商用領域,各領域對電腦硬件的配置需求不同。從全球市場來看,電腦的家庭滲透率較高,家庭用電腦硬件占比超過60%,由于近幾年電子游戲、電子競技活動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電腦硬件市場和技術的發展。電腦硬件行業重要的國際制造商有英特爾、惠普和AMD。中國企業有華碩、華為等,但其在CPU、GPU等方面產值較少。2020年總產量排名前三的企業是英特爾、惠普和戴爾,TOP 3合計產量占比為7%。
根據分析,全球電腦硬件市場各地區發展程度差別較大,北美目前是最大的電腦硬件市場,未來幾年仍然會保持領先水平,2020年美國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其次是歐洲,2020年其市場規模約2600億美元。中國電腦硬件市場發展較快,受疫情居家辦公和電競游戲滲透的影響。以上兩個市場相對成熟,有少量新用戶進入市場。行業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電腦硬件市場,2020年中國市場規模超過2800億美。日本和印度市場繼續看到新用戶加入計算機硬件市場,增長率分別為5%和1%,其余地區市場規模較小,且增長率較慢。
國內疫情對生產的影響屬于短期性。在消費電子產業鏈中,中國中后段消費產品生產占據全球核心地位。不同于供應鏈上游的芯片、半導體行業,電腦整機組裝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在2020年第一季度受國內疫情影響,全國復工延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腦的出貨量。2020年1-2月份,計算機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7.6%。主要產品中,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同比下降31.4%;其中,筆記本電腦產量同比下降31.1%,平板電腦產量同比下降24.5%。但隨著國內疫情好轉,人員流動管制放松,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國內疫情管制對電腦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弱,目前來看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計算機設備制造業的生產活動將基本恢復正常。
國外疫情影響核心零部件供應,將沖擊國內生產。中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消費電子出口國,但部分消費電子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以半導體為例,中國產值僅占全球6%左右,自給率16%左右,大部分依賴進口。在國外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部分國家紛紛實行“封國”、“停工”措施,部分零部件和關鍵材料的生產受到波及,整體供應不足,將拖累國內計算機設備制造業的生產。另外物流及清關效率低下,疊加原材料供應不足影響,部分原材料價格將大幅上升,加大企業生產成本和庫存壓力,將進一步擠壓計算機設備制造業的利潤。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供應鏈沖擊將是未來國內計算機設備制造業生產主要的困難。
本報告以產量、銷量、消費、進出口等為切入點全面分析了電腦硬件市場,并涵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電腦硬件未來發展的影響。全球與中國市場主要企業產品特點、產品規格、不同規格產品的產銷數據及主要生產商的市場份額都在該報告中做出了詳細分析。
主要是生產商
英特爾
惠普
戴爾
金士頓
冠捷科技
超微
英偉達
希捷科技
西部數據
三星電子
產品主要分類
CPU
硬盤
顯示器
內存條
顯卡
產品主要應用領域
家用
商用
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