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發電以生物質為載體進行加工和轉化,從而形成固體、液體和氣體等燃料,是當前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在全球能源消費總量中排名第四,是整個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深度分析了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競爭格局,以及對行業內的企業進行解讀。
一、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競爭格局
1、企業發電量
伴隨著我國日益增長的電力消費需求,直接拉動了整個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物質能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類型,裝機容量及發電量正在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在企業角度,到2022年底,國內市場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物質能發電企業,其中包括長青集團、圣元環保及韶能股份等,根據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公布的行業研究資料顯示,2022年長青集團以接近26億千瓦時的生物質能發電量占據了行業首位,而其他企業的發電量均低于20億千瓦時,與前者的差距較大;圣元環保和韶能股份的生物質能發電量分別約為19億千瓦時和12億千瓦時,位列第二和第三。
2、區域分布
近年來國家各省市陸續出臺各項政策,以支持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的迅速發展,為構建我國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內各省份的生物質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分布情況方面來看,截至2021年末,以山東、廣東和浙江三個省份為代表,生物質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分別約為396萬千瓦、377萬千瓦和292萬千瓦,位列全國各省份的前三名,占據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累計裝機總量的比重達到了10.4%、9.9%和7.7%。
3、企業數量
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有多家生物質發電企業,到2023年中旬,我國生物質發電企業總量共計達到了310家左右,其中以山東省的企業數量最多,約為45家;排在其后的是江蘇省和河北省,生物質發電企業數量分別達到了37家和35家左右;此外安徽省以接近30家的企業數量排在第四。
二、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重點企業
1、長青集團
廣東長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85年。公司于2011年9月在深圳中小企業板掛牌上市。公司從燃氣、取暖用品及其核心部件的制造型企業,成功進軍環保熱能產業。生物質熱電裝機規模位居中國同行的前列。
2022年,長青集團營業收入34.24億元,同比增長10.84%;從業務結構來看,“環保熱能”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具體而言,“環保熱能”營業收入為33.94億元,營收占比為99.1%,毛利率為16.4%。
2、圣元環保
圣元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垃圾焚燒發電、污水處理等綜合治理的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是一家以從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為主的企業。
2022年圣元環保實現營業總收入17.52億元,同比減少24.94%;垃圾焚燒收入(含售電)為11.77億元,占比67.22%;PPP項目建設收入為3.63億元,占比20.74%;污水處理收入為1.54億元,占比8.77%;其他業務收入為0.58億元,占比3.27%。
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中文簡稱“北京研精畢智”,英文簡稱“XYZResearch”),是國內領先的行業及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公司主要業務方向為行業研究(包括一般性研究和專業性研究)、專家庫服務、多用戶報告、動態監測服務。業務領域覆蓋:電子信息制造、能源、醫療、化工、農業、機械設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
關注公眾號
看更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