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康復領域中,外骨骼機器人被用于康復治療已經有著較長的歷史,同時作為可以增強人體力量和功能的機械設備,在軍事和工業等眾多領域中均有所涉及。本文從中國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發展情況的角度出發,分別分析了行業發展環境及趨勢兩方面。
1、政策環境
由于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結合傳感、控制、信息、融合和移動計算等技術的可穿戴設備,同時利用仿生原理、人體工程學設計及信息控制技術,根據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外骨骼機器人行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近幾年各部門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比如2023年1月,工信部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2、經濟環境
醫療是我國國民經濟組成的重要部分,其由傳統和現代產業互相結合,總體上來看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聯系緊密,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總收入達30922.17億元,比上年增長7.6%,同年全國藥品銷售額(院內)達到8886億元,與2021年相比略有下滑。隨著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將會進一步推動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的發展進程,促進市場規模增速較快。
3、社會環境
根據市場調研網數據,截至2021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達2.6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總體上來看,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正在以不斷加快的速度發展,因此可以預見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同時,對醫療康復的需求將會越來越高,外骨骼機器人作為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老年人口對于增強身體力量和功能的需求,幫助醫療患者改善肢體功能和自理能力,并且同時可以應用于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老人,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4、技術環境
外骨骼機器人技術作為新興醫療技術之一,正在廣泛地應用于醫療、軍事和工業等眾多領域中,與此同時在技術層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當前行業內的生產廠商不斷通過技術進步和工藝水平提升推動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國產化替代進程。在行業投融資方面,伴隨著各生產企業致力于技術迭代和創新,正在推動我國外骨骼肌機器人行業進入了規模化的發展階段。
北京研精畢智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中文簡稱“北京研精畢智”,英文簡稱“XYZResearch”),是國內領先的行業及企業研究服務供應商。公司主要業務方向為行業研究(包括一般性研究和專業性研究)、專家庫服務、多用戶報告、動態監測服務。業務領域覆蓋:電子信息制造、能源、醫療、化工、農業、機械設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
關注公眾號
看更多報告